通化市图书馆新华馆_自习室
通化市图书馆介绍
早在1910年,通化就建有通俗图书馆。新中国成立后,根据图书馆事业发展需要,1956年3月1日通化市图书馆正式成立,馆址在民主路57号。1977年9月搬迁至民主路76号,1998年搬迁至新华大街620号。2016年总馆搬迁到江南新馆。
通化市图书馆隶属于通化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,是收藏、开发、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,是通化地区的文献收藏中心、书目检索中心、信息传播中心和研究辅导中心。
现馆藏图书30余万册,其中古籍图书1.2万册,电子图书4万余册。年入藏新书两万余册,报纸100多种,期刊300余种。
图书馆设编制27人,其中研究馆员1人,副研究馆员4人,馆员15人。馆内设有采编部、科技部、辅导部、外借部、阅览部、少儿部、网络部、残障阅览室、办公室等9个部室。
近年来,始终本着“读者至上,服务第一”的原则,坚持“吸引读者来馆”与“主动送书上门”并举的方式,深入基层建立图书流通站,开展送文化“进机关”、“进军营”、“进企业”、“进学校”、“进社区”、“进农村”等活动,丰富群众文化生活,满足广大读者精神文化需求。
积极主动开展两会服务工作,为人大、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提供服务。全面推动新时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,免除实行50多年的读者办证押金,实行读者信用借阅规则。推动志愿者服务工作,开展志愿者服务宣传,志愿者培训、志愿者考核,为志愿者文化志愿服务提供支持和舞台。关心弱势群体,组织老年读者开展老年读者书友会,为视障读者播放无障碍电影,为肢残读者上门送服务,为偏远的乡村学校留守儿童送讲座、送图书。
为迎接新时期的机遇和挑战,适应读者需求和图书馆自身发展需要,2001年通化市图书馆完成了书目数据库建设,实现了图书分编、借阅的自动化管理。2002年建立了拥有30台终端,两台服务器的电子阅览室,实现了从纸质图书到电子图书的跨越式发展。2007年完成ILAS(图书馆自动化管理集成系统)大型版的升级工作。2008年完成图书馆网站建设。2011年7月,图书馆提前实施全面免费开放政策。2013年完成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通化市分馆建设。2015年,ILAS大型版升级为ILASIII系统。2016年利用RFID技术实现自助办证、自动借还、图书定位、微信借阅等功能,实现全方位智能化管理。
2018年实施的通化市公共文化“悦空间”总分馆制建设项目是通化市委、市政府实施“文化强市”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。项目建设围绕打造一个共享空间、融合两大场馆职能、建立三级联动体系、实施四项服务功能、探索五种创新机制,将最初的“图书馆+文化馆”二元项目,升级打造成“图书馆+文化馆+旅游服务+全民健身”总分馆“四位一体”共建项目。
目前已完成通化地区5个标准化“悦空间”试点分馆建设。通过以点带面的示范引领,目前全市已完成63个“悦空间”分馆的挂牌、制度建设和运行,覆盖59个乡镇和4个社区。成功打造一批具有“现代化、多元化、接地气、聚人气”的特色基层公共文化空间,为推进我市经济文化协调发展注入强大内驱力。
2018年申报文化部公共文化示范项目“通化市公共文化'悦空间'总分馆”项目成功立项,2020年通过专家组验收,并评定为优秀。
通过多年的努力,通化市图书馆现已实现由传统型、单一型、封闭型图书馆向现代型、多元型、开放型图书馆稳步发展。通化市图书馆多年来的工作受到读者和上级机关的好评和肯定,先后被评定吉林省社科联科普基地、吉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示范基地、通化市红色文化传承基地、2018年荣获中国图书馆学会“全民阅读优秀组织”称号。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被评定为一级馆。
开馆时间
夏季:
周一至周五 8:30-17:00,延时开放至20:30
冬季:
周一至周五 8:30-16:30,延时开放至19:00
周六、周日 9:00-15:00,延时开放至17:00
*周一上午 闭馆 下午13:00开馆*
*注* 延时开放区域仅限一楼、二楼
江南馆联系地址:江南西路590号 联系电话: 0435-3216559
新华桥馆联系地址:通化市新华大街620号 联系电话: 0435-3213347
邮编:134000 Email:thstsg@163.com